169/20150922@365Day

20150922

1994年夏秋之际。
阴沉的天气,早饭后骑车去化验,犹豫了半天,没戴口罩,怕出汗。指血的指标各项正常,静脉血的结果要等几天,跟大夫聊了几句,下周二取了结果再说。午间剧场,又看完一部日剧,这个夏季档至此全部完结。下午把昨天到的书,从柜子里翻出来放在桌上,生怕自己下班忘了拿,随手翻开高原的《把青春唱完》,竟然手不释卷,一时间,不能再放下。还是最喜欢张楚,总觉得他有最浓的诗人气质,唱歌时候的表情,满是纯真。那些黑白的照片,有种特殊的魅力,把人带回那个年代,虽然生活的内容不同,但是,对那个美好年代的回忆是一样的,想想真是庆幸,最好的年纪,赶上了最好的时代。90年代,不慌不忙,特别充实,心中有理想,眼中有光芒。晚上回家吃过饭,继续读,竟然就读完了,文字不多,有很多却非常有同感。那天在车上,仨人聊天儿,无意间说起我小学的几位老师,老太太说有一个圆圆脸儿,教什么的来着,我说,韩老师,教美术,那可是影响我人生的好老师啊!其实,当时,她说过什么已经都记不清楚,就像张楚的歌儿,歌词也许已经记不清楚,但是,那些旋律,听歌儿时候,人心里的那些感动、感触,还在,甚至,听歌儿的午后,那闷热的天气,那斯斯的蝉鸣,还在,艺术,对人的影响,也许就是这样,潜移默化,深入骨髓。临下班,竟然下起雨来,像夏日傍晚,才有的那种暴雨,索性接了个单,有人一路唠唠嗑儿,幸运的是,今儿这姑娘竟然长得神似婷婷。今儿还跟我姐商量了下月的苏州周末行,老大下午落地了,说好的接风宴,也不知道得安排到几儿了。

168/20150921@365Day

20150921

人生不就是走一步看一步。
限行日,坐地铁,出门的时候,还觉得有点儿冷,走着走着就开始冒汗。一早就接到电话,算是尘埃落定。早午间剧场看了一部《有梦就去闯》,看到快一点钟,有点儿困了。哈欠连天地出门,去万方的天源酱园给老太太买酱芥,南街永远让人感到安静和舒适,天儿其实不算晴透,有点儿多云,有点儿闷热,就是这样的不晴不阴,这样的不冷不热,特别像十一假期才有的感觉。还记得有一年十一,跟老同志值班,中午还一起吃乌鸡锅,那天早上我还在院子里洗了车,天气就是这样的,特别相似,连气味和感觉都相似,只是,一晃,已经过去了十多年了。下午不停地刷新页面,想着唐家屯该更新啦!下好唐家屯,准备晚上回家的路上看,就像好久不见的亲戚朋友那么亲切。地铁从地下开到地上,已经天黑了,换车的车站,有个西北菜馆儿,每次等车的时候,都得闻着羊肉串儿的香味儿,每次都想着,哪天在这儿喝一顿。美妈们商量十一的局,潘少早回来,牙疼晚回来,还有俩妈带娃去绍兴,看样子得约俩局了。

167/20150920@365Day

20150920

好花常开。
到家报平安,没等大家互道晚安,手机就彻底没电了,夜里两点醒了,看到她俩发的逗比表情。一觉睡到八点多,起来看到老太太起得也不早,老爷子去听课了,剩下我俩在家各自墨迹。中午做了饭,炒了肉末酸豇豆,热了菜团子,熬了棒子面粥,听老太太传授熬粥的秘诀。吃完收拾完,给刘总打电话,给她送鱼,俩人站在午后的街边儿,聊了几句。回来等着侄子来,看了宝英妹子的《京城学校》,韩国的手撕鬼子片儿也不好看,只是再烂的片儿,宝英妹子都能演出精彩来。连着两天看韩国抗战神片儿,也是够了。换了部美国无脑片儿,《通宵》,有点儿搞,搞得还有点儿无聊。

166/20150919@365Day

20150919

小熊系列。
早上醒得挺早,吃过早饭,干点儿家务活儿。午饭,老爷子做的酸辣汤相当不错,鸡翅炖的也挺好,今天果然是超水平发挥了。午饭后犯了一会儿困,出门去看狗铎。这一路狂堵,天气好的周末,就是不应该出门。喝茶聊天儿,听喷子喷医院的轶事。不到四点出门,走了城里的二环和红绿灯貌似比较多的路线,应该还是比联络线和环路快。聃聃发来微信,问我干嘛呢,说哪个周末来吃螃蟹和小龙虾,我说,你怎么知道我想你了。上楼歇会儿,五点半继续出门,沿着五环一路向西,眼瞅着太阳就下山了。给小田团长送鱼,正好接上她们,晚上仨人在万达看《暗杀》,俩多小时的片儿,看得很是欢乐,团长还给我们买了薯条和鸡腿儿先垫垫,出来都九点半了,现在筹划吃什么是最严肃的话题,幸好团长提议了素pizza,又到老地方,时差咖啡,边吃边聊,听团长讲奶奶的故事,直到她红了眼圈儿。一直聊到深夜,竟然都没有什么睡意,只是,懂节制的中年人,还是得回家了。沿着四环狂奔,路遇两起车祸,有个追尾的,看上去很严重,难道是水逆的原因嘛。

165/20150918@365Day

20150918

又到周末。
早上,送老太太去301,阴沉的天儿,还掉了几个点儿,转眼的功夫,天儿就晴了。早午间剧场看了部西班牙电影《天空上三公尺》,不知道是台译还是港译,特别别扭的名字,拍得挺美的,凄美的青春爱情故事,年轻人就是好,可以随便折腾。有惊无险,又到六点。下午竟然出乎意料的安静,看了会儿专业刊物,又看了会儿三联,读了介绍高原摄影集的文章,书名是《把青春唱完》,文章是《唱不完的青春》,听过一次高原的讲座,那会儿还在做首饰,当年还看过姜昕的书,对摇滚圈儿果儿还真是感兴趣啊,又读了纪念张爱玲的文章,立马陷入一种奇怪的情绪。大周末的,不是特别堵,到家吃炸酱面,吃完陪老太太去超市,嚷嚷着赶紧去赶紧回来,说爸爸去哪儿今天提前播。给狗铎买点儿吃的,今天刚出院,明天去看看。团长也回来了,我们仨在群里商量明天见面聊天儿。老大去大英国,参加雪儿婚礼了,昨天走的二十二号回来,挨着个儿地想她们每个人,想每个人的感觉似乎都不一样,都想了一遍,又感觉都一样,都是一样的温暖。

164/20150917@365Day

20150917

萝卜顺气。
自打置办了折叠床,午觉的质量明显提高了,虽然能够做到两点准时醒,但是,特别想继续睡。昨天老赵说,然然在学校到处找我睡觉的床,孩子非常好奇怎么跑到她们学校去睡觉呢,老赵报了我的单位简单给孩子讲了讲,然然特别兴奋地说,那好好管管我们老师!就是要保护和培养孩子们的这种个性!午间剧场,看了半部《菊次郎的夏天》,就困了,躺下又半天才睡着,真是,典型上岁数的表现,坐着打瞌睡,躺下睡不着。早上给我姐、小田、小雨做了个测试,这次不错,四个人的答案完全一样,如果时光倒流重做选择我们都会在友情上做补偿,看来真是人以群分。晚高峰又走了一个多小时,好不容易接个单又给取消了,老太太明早要去301。晚饭是萝卜韭菜馅儿包子,俩包子一碗红豆粥,吃得心满意足。

163/20150916@365Day

20150916

秋日漫长。
早午间剧场看了一集日剧更新,看了半部《女间谍》,夏季档日剧纷纷都要大结局了,这个夏天真的就结束了,让人感到闷闷不乐的,就是夏季档毫无惊喜,既没有清新得一往情深的,也没有虐得一塌糊涂的,幸而还有部让人惊喜的韩剧。最近,狂看日本电影,因为豆瓣排名快追上法国电影了。下午读完了小说《哪啊哪啊神去村》,比起电影好象小说情节更简单,内心活动更多,翻译得很好,有日语的节奏感,又有很多中文的新词儿,读起来很畅快,所以也读得很快。晚上是大老爷、小雨的局,大老爷五点四十就到了,准备占位子,谁知道已经排到三十二号了,我下了班,骑车过去找她,眼见着人只进不出,恐怕等到八点也吃不上,没想到这家局气到了晚上这么火爆。临时又换到大酱坊胡同的丽江庭院,好在不用等位,聊天儿也挺安静,刚点好还没上,小雨老师就进门了,一直聊大老爷新东家的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,用小概率和聂隐娘过了过度,又回到各种奇葩国产电影上,真佩服大老爷,这么渣的片,几乎部部都看过,吃饱喝足,各自回家,更羡慕大老爷再过两天就放假了、小雨老师再过一周也放假了。

162/20150915@365Day

20150915

九月过半。
夏天过去了,风里都是凉意,天气一凉快,冬天一来,这一年,就要过去了。感觉上,今年好象比去年过得快,想想去年,当时真有点儿度日如年的难挨,现在回想一下,仿佛也还好。早午间剧场,看了部安静的日本电影《宁静咖啡馆之歌》,名字真怪异,剧情还可以,海边的咖啡馆,阳光照进来,满屋的咖啡香气,竟然是个台湾导演。跟大老爷、小雨,约明天的局,喊了城南,可惜她有事儿,还真是好久没见她了。下班,换了条路,前半程堵得不行,后半程还算顺利,到家还是七点,可见,背着抱着一边儿沉。到家,吃烙饼,老太太炒的咸菜疙瘩特别好吃。看一集西剧,再读一会儿小说。昨天早上,团长的奶奶去世了,她今天应该是回山东老家奔丧了。

161/20150914@365Day

20150914

都是幻象。
限行日,坐地铁,公交卡快没钱了,就够今天一个来回儿,走在路上,还在想,中午去哪里充值呢,结果到了中午,总觉得有个什么事儿,但是,是什么事儿根本想不起来了。早午间剧场,看了部日本电影《明日若至》,又是青春小清新,是去年日剧《对不起青春》里的熟脸儿,所以有点儿跳戏。晚间剧场,看了部英国电影《公主夜游记》,欧洲胜利日的狂欢,沸腾的街头,吵得头有点儿大,明天找两部安静点儿的片儿看看。有惊无险的一天,还是那些无聊的事儿。老大说,感觉今天天儿很脏,看看窗外,好象是,等下班的时候,又是一副蓝天白云的样子,从地铁再出来,天儿又黑透了,有种穿越的感觉,又有点儿无望的感觉,不过,才周一。

160/20150913@365Day

20150913

继续秋高气爽继续看电影。
自然醒竟然八点半了,真是很少有的情况,还没有做什么奇奇怪怪的梦,说明这睡眠质量还是可以的。只是早饭和午饭的间隔太短,所以午饭特别好吃的菜团子和酸辣汤,就都吃不下了。昨天小雨终于给带了《神去村》,读起来很轻松的小说,加上之前看过电影,很多情节还有记忆。午饭后,又陪老太太看了会儿电视,三点多了,老大也没动静,就扛不住睡了一会儿。五点出门,分析了一下拥堵的情况,走了一条平时不怎么走的路,路程短还不怎么堵,从从容容地早到把票买好,这时候还差十分钟就开始了,老大才出三元桥地铁,幸好导演是老大的朋友,这场就是个亲友场,所以放映时间灵活,又等了十几分钟,才开始,尤伦斯报告厅,竟然也快座无虚席了,进去的时候,我还跟老大开玩笑,今儿这电影,怎么也不能迟到啊,人家就是个二十八分钟的短片,要是再迟到就真没什么可看的了。看完是主创交流,片子作曲是冬子,跑过来坐在老大身边聊天儿,听了俩问题,有点儿无聊,老大说,你想听么,我想上厕所,借机我们仨就溜出来了。出来,我说去大四惠俱乐部,老大说北新桥还有个局,要不先陪我吃点儿,我说,还是我陪你去吧,我这么腼腆。把冬子送到地铁站,我俩一路进城,一路还算顺利,找车位也没费多少劲儿。在兰溪小馆二层,吃了半碗葱油面,又换到熊猫精酿,上半场,遇到了好久没见的师姐,下半场,终于有个熟人是芷宁,听她们聊电影啊慈善啊的,一直到十点多。先把老大送回东部,跟芷宁聊半程的聂隐娘。